一、材料价格波动的行业信号
进入2025年,LED行业的上游原材料市场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氮化镓(GaN)与蓝宝石(Sapphire)作为LED芯片制造中最关键的两种原材料,其价格走势直接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的成本结构和利润空间。受全球供应链调整、新能源需求增长以及下游消费电子复苏的影响,这两类材料在2025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供需态势。
总结: 2025年LED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不再仅仅受生产成本影响,而更多反映出全球产业格局的重塑。

二、氮化镓(GaN):价格趋稳,结构性紧缺
1. 供给端:产能扩张与技术集中
2025年,全球主要的GaN供应商(如三安光电、Cree、Nexperia等)均完成了前期扩产计划,使整体产能较2024年提升约18%。然而,技术门槛依然高企,8英寸GaN-on-Si工艺仍集中于少数头部厂商手中,导致高性能GaN材料依旧存在结构性紧缺。部分新进入的中小厂商因良率偏低、成本过高而无法形成规模竞争。
2. 需求端:Mini/Micro LED带动增量
在显示领域,Mini/Micro LED对高质量GaN外延片的需求持续上升。特别是苹果、三星等品牌在高端电视与可穿戴设备中加快采用节奏,使GaN外延片的市场需求同比增长约12%。此外,电动汽车快充模块和功率器件领域也为GaN材料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3. 价格趋势与展望
根据2025年Q3的市场数据,高纯度GaN外延片均价约为 520美元/片(2英寸),较2024年上涨约6%,但整体呈“稳中略升”态势。业内普遍认为,这一价格将维持至2026年上半年。
总的来说,氮化镓市场已进入“稳定增长期”,供需逐渐平衡,但高端GaN产品仍有溢价空间。
三、蓝宝石(Sapphire):成本下滑,市场竞争加剧
1. 产能过剩压力明显
与GaN不同,蓝宝石衬底在2025年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现象。中国大陆厂商(如晶盛机电、天通股份)的大规模扩产,使市场供给增长超过20%,而需求增幅仅约10%。部分厂商为去库存而降价促销,2英寸蓝宝石晶片价格一度跌至 3.5美元/片,为近五年来最低水平。
2. 技术改进与成本优化
尽管价格下行,蓝宝石晶体生长技术不断进步。Kyropoulos法与HEM法的综合应用使得能耗下降约15%,良率提升8%,部分厂商通过成本控制依旧维持盈利。同时,在光学应用和智能穿戴领域(如表面玻璃)仍保持刚性需求。
3. 出口市场回暖
由于欧洲与东南亚地区的LED封装企业在2025年上半年恢复生产,蓝宝石出口需求略有回暖,出口均价回升约3%。不过整体供过于求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
综上所述蓝宝石材料呈现“量增价跌”态势,低端市场竞争激烈,而高端光学级产品将成为企业突围方向。
四、上下游联动:价格传导与利润重构
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正在加速行业整合与纵向协同,提升资源集中度。
氮化镓和蓝宝石价格的分化,使LED芯片厂商在成本结构上产生明显调整。GaN成本的微幅上涨被蓝宝石价格下降部分抵消,使得芯片平均成本较2024年仅上升约1.8%。
部分企业通过垂直整合(自供GaN外延片与衬底材料)实现成本锁定,提高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下游照明与显示企业的毛利率也因此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展望2026年,LED原材料市场将进入一个“稳供稳价”的新周期。中国大陆在GaN外延片与蓝宝石晶体领域的技术自研进程将进一步推进,进口依赖度有望下降10%-15%。
氮化镓在高功率器件、车载照明等领域仍有较大增长潜力,而蓝宝石厂商则需通过技术升级与差异化产品策略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
未来LED原材料竞争将从“价格博弈”转向“技术与能效之争”,国产化、集约化与创新化将成为三大主旋律。
至于LED外延片格局重塑:市场集中度提升与竞争版图新变,请关注下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