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延片产业概况与市场地位
LED外延片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上游环节,是影响发光效率、良率与成本的关键材料。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已从外延片的进口依赖国成长为全球产能最大国。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LED外延片总产能约为 550万片/月(折合2英寸片),其中中国大陆占比超过 65%,台湾地区约 12%,日韩及欧美厂商占余下 23%。
| 地区 | 2024年产能占比 | 2025年Q1产能占比 | 主要厂商 |
|---|---|---|---|
| 中国大陆 | 61% | 65% | 三安光电、华灿光电、乾照光电、兆驰半导体 |
| 台湾地区 | 14% | 12% | 晶电、隆达电子 |
| 日本 | 10% | 9% | 日亚化学 |
| 韩国 | 8% | 7% | 首尔半导体 |
| 欧洲及其他 | 7% | 7% | Osram、Cree 等 |
数据来源:LEDinside《2025全球LED产业供需蓝皮书》、TrendForce《LED市场月度追踪报告》
可以看到,随着大陆地区持续扩产及成本优势显现,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外延片环节的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逐渐转向“技术与规模并行”的阶段。
2025年外延片市场的区域重心继续向大陆集中,这种集中化趋势是技术成熟与资本投入共同推动的结果。

二、产业集中度上升与头部企业扩张态势
截至2025年6月,全球前五大外延片厂商市场份额合计已达到 78%,较2023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其中,三安光电以 36% 的份额继续领跑全球;华灿光电和日亚化学分别位列第二与第三。
| 厂商 | 2023年市占率 | 2025年市占率 | 主营产品方向 |
|---|---|---|---|
| 三安光电 | 32% | 36% | GaN/MOCVD 外延、Mini/Micro LED |
| 华灿光电 | 14% | 16% | 高亮度GaN蓝绿光外延片 |
| 日亚化学 | 13% | 12% | 高端蓝光与车载LED外延片 |
| 晶电 (EPISTAR) | 10% | 9% | 中高端照明与背光 |
| 乾照光电 | 6% | 5% | 功率型外延片 |
数据来源:LEDinside、Omdia《2025 LED Epitaxy Market Report》
过去两年间,外延片领域出现了两大趋势:
兼并与协同扩大产能:例如三安光电在厦门、湖北、安徽三地同时布局外延产线,形成区域集群效应;
Mini/Micro LED外延升级:高端产品比重提升,推动头部厂商进一步掌握技术壁垒。
外延片市场的集中不仅体现在产能份额上,也体现在研发与客户结构的集中。2025年的格局更像是“强者恒强”。
三、技术驱动力:从GaN工艺到Micro LED外延
LED外延片核心技术路径仍以 GaN on Sapphire(蓝宝石衬底氮化镓) 为主,占市场约 72%;其次为 GaN on SiC 和 GaN on Si,分别占 15% 和 10%。而 Micro LED 的发展使得外延片对均匀性与位错密度的要求显著提高。
| 外延片类型 | 市场占比(2025年) | 应用方向 |
|---|---|---|
| GaN on Sapphire | 72% | 照明、背光、显示 |
| GaN on SiC | 15% | 高功率照明、车用LED |
| GaN on Si | 10% | 成本敏感型照明 |
| GaAs 系列 | 3% | 红外、激光器件 |
Micro LED 的扩展应用(如可穿戴显示、车载屏幕)正在倒逼外延片生产线进行原子级MOCVD精控升级。三安、晶电、兆驰等厂商纷纷投资第三代反应腔体设备,以提升晶格一致性。
技术层面的革新让外延片不再是低毛利环节,而是向高技术门槛、高附加值方向演进。
四、供需关系与价格变化趋势
2024年底至2025年上半年,LED外延片价格整体趋稳,价格下滑幅度小于5%。相比2022年的过剩周期,当前市场出现轻微供不应求态势,尤其在高端Mini LED外延领域。
| 时间 | 平均价格(美元/片,2英寸折算) | 价格变化趋势 |
|---|---|---|
| 2022年Q4 | 9.5 | — |
| 2023年Q4 | 8.2 | ↓ 13.7% |
| 2024年Q4 | 7.9 | ↓ 3.6% |
| 2025年Q2 | 8.1 | ↑ 2.5% |
数据来源:TrendForce、工信部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中心
造成这一变化的核心原因包括:
需求侧:Mini/Micro LED及车载照明市场扩大;
供给侧:部分二线厂商退出,产能集中;
成本侧:氮化镓和蓝宝石衬底价格小幅回升。
所以LED外延片价格已从“下跌周期”转向“稳定—微升周期”,未来价格的主导因素将是技术升级与下游需求匹配。

五、2025—2027年市场预测与竞争展望
根据TrendForce预测,到2027年全球LED外延片市场规模将达到 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 6.2%。中国大陆厂商市占率预计将突破 70%。同时,车载、显示、医疗照明将成为新增量市场。
| 年份 | 市场规模(亿美元) | 大陆厂商市占率 | 主要增长动力 |
|---|---|---|---|
| 2023 | 55 | 63% | 通用照明恢复 |
| 2024 | 60 | 65% | Mini LED增长 |
| 2025 | 63 | 68% | 显示屏及车载 |
| 2027 | 67 | 70%+ | Micro LED成熟 |
未来三年LED外延片行业将处于“稳中向上”的阶段。产能集中、技术分化、下游结构优化将成为主线。技术迭代可能如下:
市场集中度继续提高:头部厂商主导市场,技术壁垒成为护城河;
技术迭代加速:GaN工艺稳定升级,Micro LED 将成为下一增长极;
价格趋稳结构优化:中低端产能出清,高端市场利润提升;
区域格局固化:大陆主导全球,日韩厂商转向高端差异化路线。
未来外延片竞争不再是“拼数量”,而是“拼技术、拼资本、拼生态”。在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大背景下,谁能掌握新型衬底技术和Micro级外延一致性控制,谁就能决定下一轮竞争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