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照明产品出口总额约 173亿美元,同比下降 6.3%。其中,LED照明产品依旧是出口主力,占比超过 77%,但增速放缓。
2023–2024年,出口仍保持个位数增长,但进入2025年,国际市场环境趋紧:全球需求疲软、欧美能效新规实施、东南亚竞争加剧,都对出口带来了压力。
整体出口规模略有下滑,但LED照明依然是核心驱动力。企业在面对需求放缓时,需要从结构性机会中寻找突破,而不是依赖整体市场增长。
一、主要出口市场表现
1.1 美国市场:压力持续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2025年Q1对美出口额约 28亿美元,同比下降 12%。美国对中国照明产品的关税和技术壁垒仍未减弱,同时本土企业加大供应链回流。
美国市场的挑战是长期性的,中国企业若继续依赖单一市场,将面临较高风险。
例如深圳某些出口美国的LED筒灯厂商,在2025年初遭遇UL认证更新,导致出货推迟两个月,直接损失近500万美元订单。
1.2 欧洲市场:新规冲击
2025年3月,欧盟正式实施更严格的ERP能效新规,要求LED灯具必须达到更高能效和可回收标准。数据显示,2025年Q1对欧出口额约 39亿美元,同比下降 8.5%。
国内浙江部分照明厂商因未及时升级产品的可回收认证,被欧洲经销商退货 2 万套灯具,损失超过 300 万美元。
总的来说,欧洲市场未来仍具潜力,但企业必须在“绿色合规”上下功夫,否则将被淘汰出局。
1.3 东南亚与中东市场:新增长点
与欧美市场的下降不同,东南亚和中东市场保持稳定增长。Q1对东盟出口额约 15亿美元,同比增长 6%;对中东市场出口额约 11亿美元,同比增长 4%。
木林森在印尼扩大工厂产能,并与当地渠道合作,使其LED球泡灯在印尼市场份额提升至 28%。
这足以表明新兴市场对价格敏感,但对中国厂商的接受度高,是2025年稳增长的关键区域。
二、产品结构与均价变化
2.1 LED渗透稳定
LED照明产品在出口中的占比保持在 77%–78%。虽然增速不高,但LED在细分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例如植物照明、汽车照明、UV消毒等。
LED仍是长期主流,但企业需要从细分应用中寻找更高附加值,而不是仅依赖传统通用照明。
2.2 均价下滑明显
据中国之光网数据,LED电光源出口均价下降 10%–17%;固定与可移式灯具下降 5%–12%。
广东某工厂的LED球泡灯均价,从2024年的 1.25美元/只,降至2025年Q1的 1.05美元/只。
均价下滑已成行业常态。中小企业若无规模优势,就必须通过设计、品牌和渠道来提升溢价空间。
三、行业竞争与集中度
中国LED照明出口呈现强者更强趋势。前20大出口企业占比进一步提升,预计已超过 35%。龙头厂商凭借规模优势和研发投入,能更快适应国际新规。
佛山照明在2025年初推出符合欧盟新规的“环保可回收LED系列”,成功抢占欧洲市场份额,出口额逆势增长 8%。
行业集中度提升意味着“马太效应”加剧,中小厂商若无法找到差异化定位,将被迫退出市场。
四、总结与展望
2025年Q1的中国LED出口呈现“量稳价降”的格局:
出口规模同比下滑,但LED渗透率稳定;
欧美市场受政策冲击较大,新兴市场表现积极;
均价下降,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龙头企业在合规和新兴应用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未来,中国LED出口仍面临挑战,但机遇同样存在。企业需要:
提前布局合规与认证,确保在欧美市场生存空间;
拓展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
向智能照明、植物照明等新应用突破,提升附加值;
注重品牌化与渠道建设,减少对低价竞争的依赖。
只有这样,中国LED产业才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长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