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LED 技术从 DIP → SMD → COB → Mini LED → Micro LED 的发展历程,是显示与照明行业不断追求更高亮度、更小像素、更低功耗和更广色域的缩影。
DIP(双列直插封装):1960s至1980s,主要用于简单显示和指示灯,像素间距大、亮度有限。
SMD(表贴封装):90年代起广泛用于广告和舞台大屏,封装密度高,亮度可达1000 cd/m²左右。
COB(芯片直接封装):2000s流行,用于高可靠性和高精度商显领域,像素密度更高。
Mini LED:近五年快速发展,芯片尺寸微缩至50–200 μm,支持背光分区控制,实现局部调光与更高对比度。
Micro LED:最前沿技术,芯片尺寸小于50 μm,可实现独立像素驱动,亮度极高、色彩精度接近Rec.2020标准,是未来高端显示终极方案。
本文将从 芯片结构、封装工艺、性能参数、应用场景、供应链、市场预测与投资策略七大维度详细解析,帮助企业、投资者、工程师全面理解 LED 技术演进趋势。
补充说明:
Mini LED 尽管尺寸缩小,但依然采用传统 LED 封装思路,成本较低,易量产。
Micro LED 采用全新像素级封装和独立驱动,技术复杂,生产难度高,良率成为核心挑战。
SMD LED
工艺成熟,主要通过回流焊贴装,成本低。
局限性:像素间距难以低于P2.0,适合中低分辨率显示场景。
COB LED
芯片直接贴装到PCB上,通过胶或焊接固定。
优点:散热好、可靠性高、视觉均匀性优。
缺点:维修困难,良率依赖工艺稳定性。
Mini LED
倒装芯片+IMD封装技术,固晶精度达到 ±10 μm。
可实现多分区局部调光(1000–2304分区电视),大幅提升对比度和画面精细度。
应用案例:苹果 iPad Pro 背光、TCL 高端电视、奔驰仪表盘。
Micro LED
巨量转移技术,一次需精准转移数百万颗芯片到基板。
精度要求 <1 μm,良率低,成本极高,是量产瓶颈。
应用案例:三星 The Wall、索尼 Crystal LED、迪士尼虚拟片场。
补充说明:
Mini LED 相比传统 LED,亮度更高、对比度更强、能效更好。
Micro LED 在亮度、色彩精度和寿命上超越 OLED,但价格仍然高昂。
传统 LED(SMD/COB)
户外广告屏(P6–P10)、舞台灯光、交通指示
商显应用:企业会议室拼接屏、指挥中心显示墙
Mini LED
高端电视(TCL X11、苹果 iPad Pro 背光)
高性能笔记本(MacBook Pro、华硕ROG)
车载显示(奔驰、宝马中控仪表)
Micro LED
AR/VR头显(Meta、Pico实验项目)
可穿戴设备(苹果 Watch、未来智能眼镜)
影院屏幕(索尼 Crystal LED)
虚拟拍摄棚(迪士尼《曼达洛人》场景)
衬底材料
蓝宝石(传统)、硅(Mini/Micro LED)、GaN on Si(降低成本潜力大)
封装材料
环氧树脂、透明硅胶、导热陶瓷
代表企业
中国:京东方、利亚德、洲明科技
台湾:晶电、友达、群创
韩国:三星、LG
美国:苹果、Meta
日本:索尼、松下
Mini LED
2024年:68亿美元
2027年:预计150亿美元
市场驱动:电视、车载、笔记本背光
Micro LED
2024年:不足10亿美元
2030年:预计突破200亿美元
市场驱动:AR/VR、可穿戴、影院
传统 LED
2024年:500亿美元
增速放缓,但在广告和中低端照明仍稳定
机会
Mini LED:未来5年高端显示主流,性价比提升
Micro LED:量产成功将彻底替代 OLED,占领高端市场
风险
Mini LED:受 OLED 降价冲击
Micro LED:量产难度高,企业现金流压力大
短期(1–3年):Mini LED 渗透电视、笔电、车载市场,成为高端显示主流。
中期(3–5年):COB Mini 扩展至商显领域,Micro LED 小规模落地。
长期(5–10年):Micro LED 若量产成功,将成为终极显示,改变全球显示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