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扩产潮下的行业拐点
2025年,全球LED行业进入了一个复杂的阶段。一方面,Mini/Micro LED、车载照明、UVC杀菌照明、植物照明等新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全球主要LED厂商纷纷扩产,导致产业链上游芯片、外延片和中游封装环节产能大幅释放。
扩产的直接结果就是价格博弈。市场需求虽在增长,但产能释放过快,可能导致价格再度走低,引发新一轮行业洗牌。如何在扩产潮中保持竞争力,成为厂商必须思考的核心议题。
二、全球LED扩产潮的背景
1. 市场需求驱动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的《2025全球LED产业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LED市场规模约为751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81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8.5%。其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包括:
- Mini/Micro LED显示(电视、车载显示、可穿戴设备);
- 车载照明(智能大灯、氛围灯、HUD显示);
- 专业照明(医疗消毒、植物照明、UV-C应用)。
这类新兴需求推动厂商加速扩产。
2. 扩产潮的区域分布
- 中国大陆:木林森、华灿光电、三安光电等继续扩充芯片和封装产能,重点布局Mini LED。
- 韩国:三星、LG专注于Micro LED显示,投资高世代产线。
- 日本:日亚化学以专利优势切入UV LED和高显指照明市场。
- 欧洲与北美:欧司朗、Cree(已分拆为Wolfspeed)聚焦汽车和高端照明。
- 东南亚:越南、马来西亚吸引大量中国台资厂外移设厂,分散地缘风险。
3. 技术进步与投资规模
据LEDinside统计,2024–2025年全球LED行业的新增投资规模超过150亿美元,其中约60%用于Mini/Micro LED。资本的大量涌入,既推动技术升级,也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
三、价格博弈的本质:供需失衡
1. 价格走势现状
根据WSTS(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与TrendForce数据:
- LED芯片价格:2023–2024年累计下跌约15%,2025年一季度部分规格产品仍下跌5%。
- 封装器件:中低端产品价格下滑8–12%,但高端Mini LED保持相对稳定。
- 照明模组:价格降幅趋缓,厂商通过差异化设计维持利润。
2. 案例:Mini LED与价格稳定
以苹果Mini LED iPad Pro项目为例,因采用高规格背光方案,单机需求达一万颗LED芯片,带动Mini LED高端产能供不应求,因此价格相对坚挺,成为市场价格博弈中的“稳定器”。
3. 低端市场的激烈竞争
在一般照明市场,大陆厂商低价抢占市场,使得低端LED球泡灯价格跌至历史低点。例如,2025年初在印度市场,部分9W LED球泡零售价仅为人民币4元,对欧美传统照明巨头形成极大压力。
四、主要厂商的扩产策略与博弈
中国:规模优势与价格战
- 木林森:继续扩大在国内的LED封装产能,同时加码东南亚工厂,以满足海外订单需求。
- 三安光电:投资Mini/Micro LED产线,锁定车载和高端显示应用,减少对传统照明依赖。
- 华灿光电:强化与京东方、TCL的合作,切入显示背光市场。
中国厂商以规模和价格优势抢占市场,维持全球市占率第一。
韩国与日本:高端技术护城河
- 三星:重点发展Micro LED电视,虽然成本高,但通过技术壁垒建立高利润护城河。
- LG Display:在透明显示、商用大屏领域布局LED应用。
- 日亚化学:继续主攻UV LED和汽车照明,依靠专利与工艺壁垒保持优势。
日韩厂商通过差异化竞争,避免陷入价格战。
欧洲与北美:聚焦汽车与专业照明
- 欧司朗(ams OSRAM):在车载照明中占据超过40%的高端市场份额。
- Wolfspeed:专注SiC功率器件,同时保留部分LED产品线,主攻车用和高功率照明。
欧美厂商退守高利润领域,不再全面竞争。
五、扩产与价格的动态博弈
技术带来的缓冲作用
虽然扩产带来供给压力,但新兴市场需求与高端应用的差异化需求,能部分消化新增产能。例如:
- 植物照明LED,年增长率超过20%;
- UVC LED,在医疗消毒与空气净化领域快速渗透;
- 车载氛围灯与智慧座舱LED,预计2025–2030年保持双位数增长。
案例:车载照明的利润缓冲
2024年,特斯拉在Model 3/Y车型中大量使用智能氛围灯,单车LED使用量比传统车型增加2倍。供应商木林森、欧司朗因此获利增加,有效对冲了照明业务价格下跌。
六、未来趋势与行业展望
1. 市场整合与并购潮
随着价格战的加剧,中小厂商被迫退出,行业集中度提升。预计2025–2027年,全球前10大LED厂商的市占率将从当前的65%提升至80%以上。
2. 技术迭代推动利润空间
Mini/Micro LED、UV LED、IR LED等高端产品的崛起,将逐渐替代低端照明成为行业主力,价格战将逐步向技术竞争转移。
3. 区域转移与供应链优化
受地缘政治与成本影响,部分中国厂商将持续向越南、印度等地转移产能,形成更分散的全球供应链布局。
七、全文结论
2025年的LED行业正处在扩产潮与价格博弈的关键节点。
- 中国厂商依靠规模优势继续主导市场,但需警惕低价竞争带来的利润风险;
- 日韩厂商通过高端技术与专利建立壁垒,保持差异化竞争;
- 欧美厂商聚焦车载与专业照明,避开低价战场;
- 新兴市场(植物照明、UVC、车载、智慧照明)为行业提供新的增长曲线。
未来三年,价格战将不会消失,但行业将逐渐从“低价竞争”转向“高端价值竞争”。能够在扩产潮中把握技术优势与市场定位的企业,将成为最终赢家。